做公众号别再盲目日更了!自由职业者/一人公司/独立开发者/自媒体人必须掌握的「内容飞轮」生存法则。
每天辛辛苦苦更新内容,阅读量寥寥;
发了第一篇付费文章,心里忐忑,后台一片寂静;
公众号积累了 1000 粉,却感觉一分钱都赚不到……
如果你也经历过这样的处境,这篇文章,我写给你。
自由职业/一人公司如何用公众号启动内容飞轮,实现个人品牌与产品变现闭环?
今天聊一个被很多人低估、但其实是自由职业者、独立开发者、斜杠青年,甚至想做副业变现的人,最该死磕的东西: ——内容飞轮。
这不是传统内容营销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能让你的事业自己滚起来的「复利系统」。
说白了就是:
用内容吸引人 → 通过产品变现 → 关系沉淀信任 → 再放大传播 → 无限循环 ♻️
内容飞轮,是让你在未来 3-5 年积累个人复利的最强策略,特别适合自由职业者、独立开发者、内容创业者这样的一人企业主。
作为一人公司,我们没有大公司的人力和资金,唯一能靠的就是复利。一人公司能跑多远,取决于能滚起多大的飞轮。
我希望把自己在实践摸索总结的内容飞轮完整框架,倾囊相授。希望能帮你,在混沌中找到一条更清晰的路。
我的公众号运营迷茫反思
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独立开发者/一人公司主理人,最近开始写自己的公众号,之前我认为做自媒体(公众号)只要努力做内容写文章就行了。我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这样一直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地一直无脑写下去真的就可以了吗?
狂发内容没人搭理也就算了,即使有人关注,我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为读者交付的产品,不能为粉丝用户提供直接的价值不说,我在公众号平台上也缺少自己的产品,除了流量主的广告费之外,我没有一个能直接变现的点。
光写内容无脑输出,没产品没闭环,持续这样搞下去问题很大,可能付出和收益不会成正比,即使我写公众号并非冲着赚钱而来,但毕竟付出了精力,花费了大量时间,不想浪费。
这都不是什么产品跟不上,而是根本没有产品;我思来想去,在公众号平台上能创造的“产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付费文章了,写付费阅读文章本质上就相当于是在创造交易对象(产品)。
于是我打算写一些付费阅读的文章,并将这些文章以商品的形式来对待,公众号即是我的店铺,文章就是我的商品,我可以通过分享知识的形式来无限生成我的产品。这样,我在这个平台就有自己的“产品”了。
产品倒是上线了,目前无人购买,这在预期之内,但仅仅“卖文章”,远远不够,还是感到方向迷茫。仅靠“单篇付费阅读”,还是会存在很多现实问题:
- 客单价太低:公众号付费文章,我个人能接受的价格一篇通常 9.9 ~ 29.9 元,单篇收入很有限
- 复购率不稳定: 即使有人买,也不存在单个人的持续复购
- 获客成本偏高:没有完整内容体系,只靠文章标题吸引,拉新很难
越想越觉得问题越多,甚至觉得还是别想靠公众号赚钱这件事了,单纯把它当个人博客用着自我情绪宣泄的地方用得了…
直到我接触到“内容飞轮”这个概念,我才仿佛找到了一点新方向。
什么是飞轮效应?
先简单介绍一下飞轮效应是什么?以及飞轮效应的最底层原理:
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 最早由商业大师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里提出的。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的牛逼之处在于现在很多商业理论都是出自这本书,比如:三环理论(刺猬理念)、飞轮效应、斯托克代尔悖论这 3 个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很多商业理论都不仅仅只适用于企业,作为一人公司的个人事业同样适用。
简单理解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当达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后飞轮所具有的动量和动能就会很大,使其短时间内停下来所需的的外力便会很大,便能够克服较大的阻力维持原有运动。
飞轮效应的现实意义就是:
人在进入某一新的或陌生的领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一过程。
如果要让飞轮转起来不花太大力气,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坚持,这也意味着得用时间足够来保证。飞轮效应让我们看到胜利的曙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推动事业的飞轮,终有一天,
它会自己飞快地旋转起来,而无需费多大力气。
飞轮=积累势能,释放复利
而在事业中,就是让内容、产品、关系之间形成一个自增长的闭环,不断放大,形成事业飞轮。
内容飞轮模型
“内容飞轮”其实就是“飞轮效应”在以内容为主体的个人品牌建设中的一种具体应用,非常适合在应用到公众号平台中。
我个人总结的内容飞轮模型:
内容 → 吸引人 → 产品 → 成交 → 关系 → 沉淀信任 → 内容 → 放大传播 → 产品 → 成交更多 → … 无限循环
我第一次了解到这个模型时,就觉得这个路径对于打造个人品牌而言太实用了,路径非常清晰。
这套内容飞轮模型,可以说是传统“内容营销”的升级版。
它不是孤立地做内容,而是让【内容-产品-关系】互相咬合成飞轮,形成「复利效应」,这正好可以用在公众号平台。
简单讲就是:
- 你用内容让别人认识你、喜欢你
- 顺带引导对方消费你的产品
- 然后沉淀关系,让老用户帮你放大传播
- 新人再来,再成交,再裂变……
这样就能只依赖公众号平台就能构建出一个小生态,并让它自己滚起来 ♻️
目前的内容是免费文章用于建立信任,产品是单篇付费文章,小额体验。但这只是暂时的,未来可以做高单价的付费合集,或者开发其他产品通过文章进行引流,真正将内容飞轮中的“产品”环境独立出来。
如果未来开发了更多形态的其他产品,比如新的网站或 APP 等,可以自然地整合进这个小生态。现在的目标是建立生态,而非赚钱。
在内容飞轮模型这个小生态中,最为核心的关键点不是单纯追求流量和成交量,而是要「将流量和成交关系沉淀为信任」
对于这个核心关键点,具体应该如何去实践呢?
内容飞轮三大核心板块
内容飞轮看起来简单,但实际落地我认为并不容易(至少对我自己而言),尤其是“经营关系”,这是我最不擅长的。
但具体实践我认为可以分以下三个方向:
1. 内容飞轮
输出能让人喜欢你、信任你、想了解你的内容,而不是发自己想发的废话(当然也可以发,但是尽量克制)。
- 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主线内容方向(比如:成长故事/踩过的坑/个人见解)。
- 主线内容必须围绕【用户关心】且【跟自己擅长方向强绑定】的话题展开。
- 免费内容必须是真正有价值的,而且让人感觉“免费都这么好,付费一定更好”。
- 写内容时少留套路,多留干货,让用户在没有购买之前就提前体验到你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 每篇文章里,小幅度埋下下一步行动引导(比如付费阅读、加入社群、订阅下一篇主题等)。
用户在心里第一次对你产生信任,往往是在【免费阶段】悄悄建立的。
【内容练习】:列出你能长期写 10 篇以上的主题清单
2. 产品飞轮
文章这种形式的产品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产品最好是要能解决用户一个明确问题,并且能让用户快速体验到价值。但目前只有这一种形式,只能先根据这个策略进行实践了。
- 设置「小额、易体验」的付费入口,比如单篇付费文章、低价小课、小工具。
- 产品描述一定要具体,突出能带来什么变化、解决什么痛点。
- 保持稳定更新,即使是低频,也要稳定。不要为了所谓的“日更”而降低文章产品的质量。
- 创作付费文章最好都有一个标准结构:问题定位、深度拆解、解决方案、实操清单
- 逼迫自己提升,让自己有做高质量专题小合集的能力。
小单是信任的第一次检验,成交 ≠ 信任成立,成交后体验满意,才能算是沉淀信任。
【产品练习】:列出你可以最简单上线的第一个小产品
3. 关系飞轮
虽然我之前有建立公众号读者群,用于第一时间转发分享我的文章到群里。但目前对于付费文章我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发到群里,有点像乞讨的感觉,还是拉不下脸去无情营销自己。
目前的读者群也没有任何互动,再加上我本人本来就不喜欢互动,所以维护用户关系对我来说才是最大的挑战。
但沉淀信任和认同感的关键就是这个关系,看来我是不得不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了,尽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未来所有付费文章中添加一个付费用户专属群的入群指引,为付费用户建立小规模核心用户圈子,专注于服务他们。
关键是要让付费的用户感受到:“我被认真且特别的被对待了。”。
【关系练习】:写一条自己能发在读者群里的暖场话术
结语
很多人以为自由职业是自由,其实是自己推自己的飞轮。
飞轮一开始很难,但一旦转起来,就是专属于你的复利引擎。
与其期待一夜爆红,不如踏踏实实,一圈一圈,把飞轮推起来。
相信时间,相信复利。
未来属于坚持的人。
以上就是我从一个学习者实践者角度,整理出来的完整内容飞轮方法论。
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延伸阅读:独立开发者专属:如何用内容带动产品,再用产品沉淀用户?👉 「独立开发者 × 自媒体」内容/产品/社群三大飞轮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