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五,朋友圈里充满了“终于熬到周五”“周五快乐”的呐喊。而对我这种不上班的人来说,不管是周五还是周末,都只是普通的一天,没有周会,没有周报,更没有等待周末到来的那份期待或煎熬。
不上班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它真的如想象中那样自由又惬意吗?
也许你会有疑问:不上班,真的能活吗?
答案是:能。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它既充满自由,也伴随着挑战。本文就来聊聊我不上班后的一些真实感受。
1. 终于自由了!
不上班最直接的好处,就是 时间上的自由。
- 不用被闹钟支配,想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
- 不用再挤地铁、打卡,日常节奏由自己掌控。
- 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没人催促,没人 PUA。
行动上的自由 也随之而来。
- 想旅行?直接买张机票。
- 想在家办公?泡一杯茶,打开电脑就能搞定。
- 想学习新技能?再也不需要“挤时间”,而是主动安排。
2. 但钱从哪里来?
不上班的第一道难题,就是 没有固定工资。
- 房租、水电、吃饭、社保……都需要自己兜底。
- 需要 主动寻找收入来源,比如副业、自由职业、自媒体、开发网站等。
- 收入不稳定,今天能有得赚,明天也可能 0 收入。
我自己是通过 网站开发+谷歌广告 赚钱的,刚开始确实有焦虑,但适应后就好了。
不上班并不等于不赚钱,而是换了一种赚钱方式。
3. 生活方式的变化
不上班后,你会发现:
- 物欲降低。没有了职场压力,很多情绪性消费消失了,每月花费骤减。
- 生活更简单。不需要天天买新衣服,日常穿着舒适优先,自己做饭成为常态。
- 娱乐方式变了。少了内耗,游戏、外出消费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我自己现在一个游戏都没装,每月生活费低到离谱。
4. 自律变得至关重要
不上班后,没人逼你干活, 全靠自己驱动。
- 需要超强的自律性,否则容易陷入“摆烂”状态。
- 自主安排 KPI,不然每天很容易虚度。
- 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节假日反而更忙。
不上班后,真正的挑战不是“没事做”,而是“如何高效做事”。
5. 心态的转变
不上班后,思维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
- 从为公司打工到为自己打工,更有成就感。
- 焦虑与自由并存,因为收入波动,需要学会适应。
- 更关注内在成长,比起金钱,更关心自己内心是否在变强。
不上班,并不是“逃避职场”,而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6. 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不上班,最核心的竞争力是 技能。
- 技能=收入,比如编程、写作、设计、视频剪辑等。
- 兴趣驱动很重要,坚持做喜欢的事,才容易长期赚钱。
- 持续学习,才能适应变化。
我自己最初做网站纯属兴趣,后来发现能赚钱,就越做越有劲。
7. 经济基础和风险意识
不上班,不是“裸辞”,而是 有准备的自由。
- 最好存够 1-2 年生活费,给自己时间试错。
- 认识到 不上班不适合所有人,关键是看自己是否愿意承担不确定性。
如果你习惯稳定、抗压能力较弱,上班或许更适合你。
总结
$$ 不上班 = 高自由 + 高风险 $$
不上班的体验,是一场“选择权”极大的生活。
- 不再受制于 996,时间由自己掌控。
- 需要学会如何赚钱,不再依赖固定工资。
- 需要高度自律,否则很容易荒废。
- 会收获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不确定性。
不上班并不是终点,也许只是另一种人生模式。用我最近在读的阿多尼斯的一句诗歌节选来说:
你的抵达, 往往是你真正行程的开始。
——阿多尼斯
自由万岁,但自由从不 FREE。
不到 35 岁,我提前过上了没有退休金的“退休”生活。每一天都在自己选择的轨道上自由地前行,但也时常在焦虑和不确定性中摇摆。
我想,我的真实退休生活,或许也就是如此——不被时间和规则束缚,但总得为自由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