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概小半年时间没有每天阅读了,这两天又开始读了起来。就在刚刚,我在微信读书上读完了我的第 100 本书。
我想,读完了 100 本书,我应该又懂了多一点的道理吧?但却发现和网上说的一样,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面对一本好书,你是什么态度?
在现代社会,有互联网,获取知识的途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捷。通过书籍、网络课程和各种媒体迅速掌握大量的信息。然而,尽管我们可以轻松获得这些知识,却常常发现自己依然无法将这些道理和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用来过好这一生。
我的微信读书有两个书单,一个“读过”,一个“喜欢”。“读过”的不想再读,是一个公开的书单。“喜欢”的想要重读,是一个私密的书单。
在面对一本好书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积极分享,认为书籍的价值极高,甚至会感到有责任向他人推荐,担心别人错过这么好的书,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读它,一定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另一种则是对书籍采取保密策略,宁愿将其藏于心底,不轻易分享给别人,这附和人性的自私本能。我以前可能会向别人推荐说某某书特别好你一定要看看,现在除非十分要好的朋友,否则不会做个人主观的推荐。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掌握关键信息的人可以凭借这些信息获得显著的优势,就像拥有一个密码锁的人能在一秒钟内打开它,赢得巨大的回报,而那些没有密码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破解,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电视剧或者武侠小说中常见的独门武功“传男不传女”,不到掌门人快不行的那一天是不会轻易传授给徒弟的。现实中也一样,很多大厨的独门秘方也同样被严密保守,以确保菜肴的独特风味不被轻易复制。掌握这些秘密的人能够从中获益,成为受人尊敬的专家,而那些未能掌握这些秘密的人则可能一辈子难以触及成功的门槛。
正如古人所说:“鸳鸯绣枕凭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即使是绣花枕头,也不愿将制作的秘法轻易传授他人。
现在互联网+AI 智能推荐的条件下,获取一本好书来阅读真的不要太容易。面对一本好书时,你是什么态度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
以前认为,遇到一个比自己厉害的人,一定要让他给自己推荐几本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意识到别人推荐的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因为你们的阅历不同,层次不同,对方看待思考事物的方式和你是不一样的,你达不到那个层次,看了也不会有什么收获。
书籍本质上是对作者多年经验的总结,它们能够将这些经验传递给读者,但却并不是每个人读完都能变成作者。读者要真正掌握这些经验,仍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反思,而不仅仅是阅读。即使你阅读再多的书,如果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际操作和验证,往往都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能力或技能,再加上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书中的方法可能还需要自己调整和实践才能见效。
就算是最为详尽的指导,缺乏实践绝不可能产生实际效果。尽管现在获取知识变得很容易,但真正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人却不多。这也就是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我们做事往往缺乏主动性,或者在面临实际挑战时选择了放弃,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实践中存在的阻力往往是导致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为能力的主要原因。这些阻力包括个人内驱的主动性、资源的获取以及面对现实挑战的能力。
实践并非简单的理论应用,它需要个人主动行动、克服困难和接受挫折(身体或心灵上的)。
尤其是在缺乏紧迫感的情况下,没有被逼到一个真正的绝境中,人们更倾向于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是选择行动起来。
每一个人对于绝境的敏感度不同,有的人觉得自己经历过的绝境在另一个人眼中可能并不值得一提,我是一个容易提前焦虑的人,因此我是那种绝境敏感型的人。
在大环境不好时,很多人把所有的锅都甩给了大环境,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自己打工的结局,这局明牌跟你打,却依然不采取行动,只会不痛不痒的附和吐槽几句,可能这就是觉得自己当前还没到绝境吧,没有到绝境总是不自觉的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工作已经让自己没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周末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结语
如果要过好这一生,首先是要懂得很多道理,然后将自己放入绝境中逼迫自己去实践,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凤凰磐涅。当然最好的还是在没有进入绝境之前,就能通过自己的内驱动力主动去实践、去尝试、去探索。
读书和健身一样,需要练习才能增长认知肌肉。所以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练书。这是一个由愿景、资源、执行、反馈组成的多层级系统。
一些方法可能对你也同样适用:
- 记录与复习:依赖记忆力是不够的,建议将关键点记录下来并经常复习。书写可以帮助固化知识,使其更容易被实践。做任何事都应该又一个结果,记录它,输出东西出来。
- 分步学习:理解复杂概念时,应该分步进行,不要试图一次性掌握所有细节,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保持好心态,逐步学习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 应用与教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并尝试将其教给他人,也就是费曼学习法,这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的有效方式。
- 忽略非实践评论:忽视那些没有实际实践经验的评论,因为发表这些评论的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即使经历过也没有自省复盘总结过,他们其实什么都不懂,缺乏真实的反馈价值,不要让他们影响自己的心态。
书,是人类“进补”的阶梯。这是我的微信读书签名。
继续阅读,坚持实践,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