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正能赚钱的人,为什么还要教你赚钱?
是真诚分享,还是换个姿势来收割?
毕竟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教你赚钱”本身,已经变成一门比赚钱本身更赚钱的生意。
你的疑问,大家都有
“别人赚钱的方式,为什么要告诉你?”
“如果真有用,TA 早就默默发财了,干嘛公开讲?”
更直接的质疑:“你教我赚钱,不就是为了赚我的钱吗?”
这些疑问,太正常了。
在这个自媒体横飞、营销话术乱舞的时代,我们都习惯性地对“教你赚钱”的人抱持警惕,包括我自己也一样:
“他真的不是想通过教我赚钱而赚我的钱?”
但老实说——我觉得这种时刻保持质疑的态度是对的。
但有时候也应客观,在不了解之前,不妄加评论。
“别有用心”的人
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人,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是为了“收割”别人,而是顺带输出、复盘、积累影响力。
就像程序员爱写技术博客,大多数没赚到一分钱,还经常被人白嫖。那他们为啥还写?
因为写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和整理,顺带也帮了别人,内心是有成就感的。
你看了我写的文章学到新东西,对我来说确实没什么“损失”。当然,如果我们刚好同时去面试,遇到同样的题目,你看了我文章答得比我好……那我确实有点亏(狗头保命)。
你说写博客的人傻?那做短视频、讲经验的人是不是也都“别有用心”?
再比如有人通过卖课、写文章、拍视频,把自己的经验变现。
这不见得不合理,分享本身,也是一种“价值释放”,可以成为一种知识变现的赚钱方式,甚至更可持续。
写博客可以涨粉,分享经验可以积累影响力,录视频可以变现,这些方式本质上都是知识的再利用,甚至是某种被动收入路径。
当然啦,确实也有人打着“教你赚钱”的旗号,实则在割韭菜。
他们卖的是包装、割的是信任,甚至连“经验”都不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照抄、拼凑、伪造,全都能糊弄成一门课。
所以我们才更需要辨别真伪的能力。
我没有参加过任何知识付费项目,但我相信——
哪怕有些人是真的在教你他们的赚钱之道,那些方法也未必适用于所有人。
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环境、资源都不一样。
那我们该如何辨别真假?
“教你赚钱”的人不一定全是骗子,但骗子确实很喜欢“教你赚钱”。
这世界永远不缺卖梦的。
关键是看——对方有没有真的做过?结果是否真实?讲的方法能不能落地?
这背后,其实还藏着两个心理底层逻辑:
1. 零和博弈思维:
许多人认为资源有限,赚钱的机会稀缺。
如果别人赚钱了,就意味着我没有机会了。
于是本能抗拒任何“分享赚钱方法”的行为,觉得这事“听起来就不靠谱”。
2. 信任危机:
信息太多、套路太深、营销太猛,大家早就疲了。
如今甚至不需要真的教会你赚钱,只要能卖出“发财的幻想”,就足够变现。
在 AI 泛滥的当下,“赚钱秘籍”被包装得花里胡哨,而“教人赚钱”本身,也成了一门比赚钱更赚钱的生意。
这个市场充斥着噱头与套路,真假难辨。
于是人们开始本能警觉,对“赚钱课程”“致富工具”充满怀疑——
时间久了,大家开始对一切“赚钱教程”免疫,甚至反感。
真的有人愿意无私分享吗?
其实是有的。只是你还没遇到,或者还没意识到他们的存在。
如果你曾亲身用某种方式赚到过钱,再听到别人讲相似的做法或思路时,你大概率能立刻分辨出他讲得是否靠谱、是不是在瞎扯;但如果你从未亲自试过,仅凭直觉和成见去判断,那种“他在忽悠我!”或“这不就是鸡汤?”的反应,很可能只是认知差异带来的错觉。
有些人真的愿意把自己走过的路、踩过的坑、赚过的钱分享出来,原因也很简单:
- 他们的赚钱方式已经成熟稳定,分享不会影响核心利益,甚至还能顺带赚流量或口碑。
- 他们的收入本来就来源多元,不会依赖某一个变现手段。
- 有的人就是享受“输出”本身的过程——记录、沉淀内容、复盘、建立影响力、链接同频人,分享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分享是一种内驱,而不是营销术。
你不信,只是因为你还未亲身体会。
可一旦你真正体验过、遇见过,你会发现:“世界上真的有人是这样做事的。”
那一刻,你眼里的世界会被悄悄拓宽,“格局”也随之打开。
结语 & 预告
“教你赚钱”不是原罪。
别轻信,也别一概否定。
质疑,是保护自己;辨别,是投资自己。
真正重要的是“辨别真伪”。
如果你读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开始认真思考“赚钱”这件事了。那我们可以交个朋友。
接下来我会开启一个系列文章:「#buildwithme」,
记录分享我是如何完全从零开始一步步通过发现需求,自己一个人如何将一个小小想法变成网站,实现成一个可以赚钱变现途径的全过程。
这不是“我教你怎么赚钱”,而是——我们一起验证一件事:
一个“教你赚钱”的人,是不是真的想要赚你的钱。
公众号:人言兑
X/Twitter:阿小信
buildwithme,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