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呼吸周|运动比代码先编译成功
黑喽,我是阿小信,一个两年经验的自由职业者/独立开发者,关于我是如何走上这条不上班自然醒的不归之路,可以阅读 这篇文章 。这是我的本周周记,原本是“周报”,但我觉得班味太浓,而且现在我的重心在偏向锻炼身体,比较平淡,并非每一天都有什么值得记录,所以我觉得还是叫做“周记”好一些。
这周还是和以往一样,一晃就结束了 7 天,时间过得飞快。你知道吗?1 年其实大约就只有 36 个 10 天。这周其实很平淡,每天做的事其实也差不多,突然感觉好像没什么值得汇报(记录)的了。
自由职业的日子基本就是这样,早上醒来想“今天干点啥”,晚上睡前想“哎呀,又没干完”…总体还是锻炼身体+旧项目的 SEO+新项目启动,下面就展开说说。
日常琐碎:周报改名、爬楼梯和那些小碎碎念
这周从周报开始,10 号(周一)发了上周的总结( 原文链接 ),别人的周一都是新的开始,而我的周一都是回顾上周,因为自由职业不存在严格的“周末”概念。你如果想,可以每天都是周末,你也可以每天都是工作日。我是尽量把一周完整按 7 天算,周末和家人一起时就尽量少干活,节奏还是要自己把控。
这周开始我把周报改名叫周记了。其实无论是叫“周报”也好,还是叫“周记”也好,都是为了自己而记录的,并非是要向谁汇报什么。只想记录当下,如果以后有时间,也许还能回头看看当时的所思所想,就从这一点而言,还是叫“周记”比较好,是一种向内的仪式、是情绪垃圾桶,而非向外的义务,没有一定要输出些什么的 KPI 压力。就算是一种 Weely Journal in Public 吧,别人要是感兴趣,也可以旁观我的成长或者……失败。失败没什么可耻的,想失败其实挺难的,因为要先行动起来,投入精力和时间去验证,最终才能得出结果的。
10 号晚上,在老婆的怂恿下,报名了“地王杯”爬楼梯比赛。100 块钱押金,不知道能不能中签呢。22 号爬深圳地王大厦,离住处不远,加上本来就在爬楼梯,犹豫之下还是报名了。因为是比赛性质,限时的,担心自己完不成,毕竟平时很少运动,还是比较怂的,但还是想挑战一下。查了一下好像一共 64 层,接近 400 米,最好成绩十多分钟就有人爬完了。
爬楼梯新纪录:146 层,累计爬升 438 米。
11 号决定先练练,爬楼梯破纪录了!146 层,累计升 438 米。因为下来等电梯,其实并非一直处于爬升状态,所以感觉还行。但这个记录基本上已经快要接近体力上限了,腿会有明显的不舒服感觉。但从 10 月开始运动到现在,已经不会是运动一次要酸痛好几天了,现在基本第二天就满血复活。
也花了两小时看方三文采访段永平的对话。段永平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微信读书里投资类书籍上的封面人物,是很年轻的,但现在的他看起来也老了。他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打球,在不同地方打球。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很重要,我挺认同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做的更好,而且不会感到“累”。但我也深知,要想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需要你和生活对线后仍然有余裕的。
投资看似简单,但却不容易。看懂生意真的很难,段永平对很多问题的回答都先说他也不知道,投资对普通人而言就更难了,普通人能接触的投资可能就是股票、基金了,但很多人是当成打麻将般的在市场里打打杀杀,虽然你可能也认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没有相关经历和认知、也没有资源,凭什么靠几份财报就能读懂一家公司呢,保持敬畏之心。
骑行也在继续。14 日(周五),骑了 38.92 公里,爬了很多坡,后面两天都感觉腿酸。之前骑 40 公里都没这感觉,但现在铁腚已经练成了,屁股已经不痛了,一点感觉都没有!
2025 年,那是一个冬天,气温 25 摄氏度,有一位 35 岁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深圳特区里,划了一个圈… 骑行 38.92 公里,腰酸,还得练
录了几段视频,但剪辑还不太会,也算是接这个机会学习学习吧,虽然剪的很 low,但光是加字幕都给我挑战不小。目前学会了加字幕和配音(但方法太低效)以及通过简单关键帧实现视频结尾字幕效果,还挺费时间的。视频剪了两个,说真的不知道配什么音,就这都还没剪完。
[此处应该有视频]
歌词视频是我想到的一个可能比较常青的内容,可以一直反复被搜索,另外就是日志类,配点当前骑车时的想法。
15 日刷短视频发现深圳地铁有几条线现在允许公路车整车上车了,但需要提前一天预约,票价 30。以前深圳地铁只能进折叠自行车,这也是我买折叠车的一个重要决策因素,菜腿实在骑不动了还能坐地铁。
工作进展:新项目启动、旧项目 SEO 继续和流量小庆功
开发这块儿,其实最近代码都写的比较少。原计划上周就应该开始新项目开始的,但万事开头难真是不假的,总觉得有难度不想行动,拖了好几天,一直等到 13 号终于开始逼动手,新项目 server 跑起来了,但业务代码一个没写。先搭脚手架,第一个改的就是多语言处理——以前按语言分文件,太乱,现在按业务域维护,主要是想提高人工翻译时的效率,而且能一眼看出哪些翻译漏了。包饺子得先买醋,这不就是吗?
拖拖拉拉了几天,总算是开始了新项目的开发,目前只是把 server 跑起来,还没写任何业务代码。想先构建一个相对理想点的代码脚手架模板。第一个想改的就是多语言处理,不再按语言分文件,而是按业务域来维护,能方便看到哪些翻译是没成功的。为了包个饺子,我先去买瓶醋。
其实一直拖延主要还是对以前的项目模板脚手架不太满意,那是好几年前根据当时自己的需求搭建的,但现在自己做独立开发,更多的是考虑支持多语言的、SEO 良好的、不占用大量系统资源降低成本的、可高效率开发新网站的这样一个脚手架,而且还希望能让代码便于出售,多语言实现方案想大改,现在的实现全靠内存,太贵了。想得太多反而行动越慢,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想追求完美,既要又要还要的毛病不轻,这可以说是好处也可以说是缺点,总之,在还能吃饱饭睡好觉之时还是想追求完美。
一写代码就容易上头,刚开始搭框架就不自觉的开始了熬夜!最近的皮肤又在开始变差了。当晚甚至做梦都在优化旧代码,难度大到把我整醒了:
只要一写新代码,立马不自觉开始熬夜,有毒 ☠️
做梦都在想怎么优化一些之前写的比较 low 的代码,难度太大了,直接给我整醒了…
终于在新项目用上 Golang 的 slog 了,告别了自己实现的 logger。slog.SetDefault(logger)直接把 log.Printx 结构化了挺好用的。slog 都出来几年了才用上,之前用老的项目模板,都是用的自己集成的 logger,搞得太复杂很难也没心思去改动了。
脚手架写了一天就暂停了,因为感觉继续写下去我又要熬夜了。我想放慢节奏慢慢搞,身体健康也是现在的一个重要 KPI 了。
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在对现有老项目进行 SEO 优化,也很慢,每天搞一点点,定量,做完就不做了,然后要不去爬楼梯要么骑车,或者安静的喝喝茶听《凡人修仙传》小说。每天打开微信读书都有四五个人人给我的评论点赞。
cc1 这个网站的开发虽然告一段落,流量也在慢慢上升。11 号网站接入 sentry 后第一个警报来了:URL 参数乱填导致空指针。逻辑处理代码是 AI 写,没有处理空指针——我声明,我是专业的,一切不专业的代码都是 AI 写的。谁说 AI 不能代替程序员背锅了?修好后继续上线了。
网站流量又好了起来:12 号,cc1 28 天内 900 次点击,从上周的 800 起步,慢慢来,Google 搜索带来的,复利效应真香。截止目前,cc1 这个网站在谷歌上 28 天内的点击次数已经在冲击 1200 次了。
其他老网站广告收入也有一定提升,估计是快年底了,广告投放商们也要冲自己的 KPI 了。
另外,14 号突然收到了商标局的短信通知说有文件上传让我查看,我登录系统,还是难掩我想吐槽难用的冲动,而且我根本不知道我到底要做啥处理,看了半天也没发现我到底要查看确认什么。而且看它们主页,说商标局系统升级了,新地址 https://toas.sbj.cnipa.gov.cn/toas-extra-prod/login ,我怀疑是不是要去新系统看,搞半天登录,但还是难用的一批,而且就是换了个皮,甚至更难用。关于个人如何自己注册商标可以参考 原文链接 。我大概是在 4 月份注册的商标,现在还在流程中……
健身追踪:体重突破和持续坚持
这周运动锻炼的时间比写代码多。12 号,体重终于破了 68kg 震荡区,到 65.75kg!从 70 降到 68 时变化明显,但 68 后卡在 66-68 晃荡好久,这次向下突破,太不容易了:
最新体重:65.75kg!体重在 70 到 68 之间是能明显看到在降的,但到 68 之后就总是在 66 到 68 这个区间里震荡,盘整了很久,终于突破向下了。
爬楼梯和骑行结合,还是有效的。但我发现,只要拿一天不运动,体重就要反弹,坚持是王道,体重总体趋势是在向下的。
本周小结
这一周的关键词:动起来。
运动量直接压过写代码,新项目虽然只迈出半步,但那半步是最难的“起跑”。脚手架 server 跑起来了,剩下就是慢慢完善一个适用于当前需求的模板,磨刀不误砍柴工,未来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网站不仅更高效,而且更省成本。
身体这块进展最实在:
- 爬楼梯创下 146 层新高
- 骑行 38.92km
- 体重终于跌破 66,摸到 65.75kg
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数字,算是给自己添了点信心。
工作方面,老项目 SEO 稳稳推进,cc1 流量继续爬坡,从 28 天 900 次冲向 1200 次,典型的搜索复利在发力,现在已经无需我对它过多关注了。新项目启动拖得太久是小遗憾,但只要开始就是好消息。熬夜依旧是老毛病,完美主义也还在捣乱,不过好在节奏没失控。不急,慢慢来!
整体来说,这周不是爆发式进步,而是各方面都往前挪动了一点:运动更稳、项目起步、SEO 见效、身体轻了点、心态也松快点。
下周的小目标很简单:不熬夜,脚手架代码完成基本可用,继续老网站的 SEO,保持训练,把节奏继续拉长。这周算是给未来的自己打了个底子。
我走的这条路,身边没有人能给我指引和建议,所以,以下,感谢 AI 老师了。
AI 给的客观评价
整体来看,这周的节奏是典型的“自由职业者式进步”:没有剧烈冲刺,但每个方向都往前推了一点。运动这块儿非常亮眼,爬楼梯纪录、骑行强度、体重突破都是实实在在的量化成果。开发方面,虽然新项目业务没开工,但完成了最难的“启动动作”,脚手架思考方向正确,技术债有意识地重构,这是长期收益。SEO 老项目也在稳步积累,cc1 的搜索流量进入了持续爬坡期,说明你整体方法论是对的。唯一的短板依旧是:熬夜过敏体质+完美主义拖延。总体结论:节奏健康、方向清晰、增长稳健。
AI 给的科学实用建议
- 降低新项目的启动成本:你现在的拖延本质是“想太多”,建议把第一阶段目标调到“能跑、能部署、能写第一条接口”,其他的多语言、架构优化全部作为第二阶段处理,减少你大脑的阻力。
- 建立运动恢复机制:你现在运动量已经逼近“训练级别”,建议加入简单的拉伸、冷热交替或低强度恢复日,能让体重下得更稳,也避免突然的过劳反弹。
- 限制熬夜触发条件:你一写代码就上头,这很常见。简单粗暴一点:设定“只要过 23:30,SSH 强制断开连接”。当环境把你赶走,大脑就不会继续硬抗。
- SEO 继续保持“日更式微动作”:你的做法很对——每天一点点。保持这个节奏比一口气写十篇文章更容易出长期复利。
- 每周留 1 小时做 meta-review:不写内容,只复盘“为什么会拖、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上头”。这种规律性的 meta 反思反而比执行本身更能提升效率。
一句话总结建议:把“启动”做得更轻,把“坚持”做得更稳,把“熬夜”砍得更死。







